返回栏目
首页安徽文史 • 正文

梅尧臣(2)

来源:小楚整编 发布时间: 作者:小小书童


  梅公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大量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在当时,他和苏舜钦齐名,在诗坛上声望很高,被称为“苏梅”,又和欧阳修是好朋友,都是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起了巨大的影响。他积极支持欧阳修的古文运动,他的诗作分为古淡与刻画两种,为当时人所推崇。欧阳修曾自以为诗不及尧臣。陆游在《梅圣俞别集序》中,曾举欧阳修文、蔡襄书、梅尧臣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他的诗能够从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风格平淡朴素,而又含蓄深刻,他在建德写下的大量诗作中,其中写农民的有《田家语》,“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这首诗用农民的口气,申诉了农民遭受的苦难。在《小村》诗中曰:“寒鸦得食日呼伴,老奥无衣犹抱孙,磋哉生计一如此,廖入王民版籍论!”在《陶者》一诗中,他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贫富对立的社会现象,诗曰:“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住大厦。”尖锐明朗,读后使人强烈地感到不平。梅公在公务之余,还经常步出县衙,流连于建德、东流、池州的青山绿水之间,写了不少咏景咏物咏友的诗,从梅尧臣在建德留下的百篇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梅尧臣的独特风格,它平易而深刻,细腻而贴切,凝炼而又有目田,新巧而又泼辣,他在一向被抒情诗用惯了的短小形式里,能够突破陈规,做到议论突出,谈吐不凡。在山水景物的描绘方面,也形成了刻划个性、摹写细节的特点,给人以新鲜细致的感受。
  “南有山原兮,不凿不营乃产嘉茗兮……”这是北宋大诗人梅尧臣所作的∠有佳茗赋》的开篇语。梅尧臣于北宋景佑元年(1034)调任建德(今东至县)县令,直到景佑五年(1038)离任,在建德县为官5个年头,这首脸炙人口的∠有佳著赋》就是他在任时深入官港茶区亲自考察茶叶的生长气候、采摘、制作、出售的全过程后所作,他作罢掷笔,捋须含笑说:“我乃采茶官也!”“采茶官”这是一个多么亲切、谦和的自喻。封建时代的父母宫,能把自己与采茶农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多么可亲可敬啊!
  -梅尧臣墓
  梅尧臣墓位于宣州市郊双山羊麓。梅尧臣宣城(今宣州市)人。因汉时宣城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诗人,有“宋诗开山祖”之誉,大史学家司光云:“我得圣俞诗,胜有千金珠。”为官清廉,凡其为官之地,民多为之建祠。嘉佑七年(1062年)卒于京师汴京,次年归葬于此。有墓碑、墓祠,欧阳修为之作墓志铭。后世谒墓祭奠者不绝,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文开祥知宁国俯(府治宣州),特往祭梅墓,并以梅氏墓为题作诗。今墓冢已修复,并在原碑基座上另立新碑,墓祠亦将复原。
  -诗作特色
  梅尧臣早年的诗歌创作,曾受到西昆诗派的影响,后来由于他关心现实,接近人民,诗风逐渐变化,并提出了同西昆派针锋相对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如见赠述诗》),对浮艳空洞的诗风,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在艺术上,梅尧臣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出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这一著名的艺术标准,并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 梅尧臣苏州石刻像
  [2] 梅尧臣的创作实践与其创作主张是一致的。他的诗歌富于现实内容,题材广泛。他了解农村生活,在早期就写了一批关怀农民命运的作品,如《田家四时》、《伤桑》、《观理稼》、《新茧》等。以后,他又写了《田家语》,描写沉重的赋税、徭役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他的名篇《汝坟贫女》,通过一个贫家女子哭诉,深刻地反映出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他的一部分诗作抒写对国事的关心。如《襄城对雪》之二,《故原战》等。另一些篇章如《彼吟》、《巧妇》、《闻欧阳永叔谪夷陵》、《猛虎行》,表现了他对于守旧、腐朽势力的憎恨。他还写了不少山水风景诗,其中《寒草》、《见牧牛人隔江吹笛》、《晚泊观斗鸡》等诗,在平凡的景物或事物中寄寓了深刻的哲理。梅尧臣的诗以风格平淡、意境含蓄为基本艺术特征。他善于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画出清切新颖的景物形象。如《鲁山山行》描写晚秋山间荒凉幽静的景色,细致入微。此外,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梦后寄欧阳永叔》),最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东溪》),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考试毕登铨楼》),都是意新语工的写景佳句。但他的诗也时有雄奇、怪巧的一面,如《黄河》、《梦登河汉》,涵浑壮丽,和他的一般风格迥异。由于他作诗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较大,艺术上有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有时语言过于质朴古硬,缺乏文采。这些弊病都可以认为是端正华而不实的诗风所付出的代价。他对开辟宋诗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欧阳修称梅诗“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刘克庄称他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后村诗话》),龚啸说他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宛陵先生集附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称“圣俞诗工于平淡,自成一家”。钱钟书称他:“主张‘平淡’,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起极大的影响。”这些评论都很有见地。

本文地址:安徽文史频道,楚汉网—湖北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捕捉湖北武汉生活大小事件动态,时时分享热点资讯,以及提供湖北各地吃喝玩乐,相亲交友,人才招聘,房产买卖,农产品批发,团购旅游门票,热点娱乐事件等一站式资讯,让您了解湖北的方方面面;另外,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本站资讯请保留本文地址,谢谢!

你还喜欢看Related

曹良臣
曹良臣

曹良臣(?-1372年),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明朝开国将领。 曹良臣早年聚兵保乡里,后...

夏之臣
夏之臣

人物介绍 【夏之臣】字一无,明代直隶亳州张村铺(今利辛县张村镇)人,生卒年不详。明朝万历...

方端臣
方端臣

方端臣(1894—1959),阜南县方集人,俗称“方老端”,爱国武师。 方端臣自幼好武,13岁拜山...

郝栋臣
郝栋臣

人物介绍 郝栋臣(1882~1957) 号悟真,又称完白山人,原籍安徽省阜阳县。曾在冯玉祥部第一军第...

包世臣
包世臣

包世臣(1775~1855),清代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字慎伯,号倦翁,又自署白门倦游阁外史、小倦游...

江干臣
江干臣

人物介绍 江干臣(1906~1982),原名江涛,化名江瑞卿、汪赋诚,宣城县孙埠镇人,农民家庭出...

大家都喜欢看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生活 | 旅游 | 美食 | 特产帮助

Copyright © 2015-2030 楚汉网 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8313号-1 站长邮箱:59975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