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江苏文史 • 正文

刘洎生平介绍,刘洎之死真相揭秘

来源:楚汉网 发布时间: 作者:小小书童

刘洎简介
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初宰相。刘洎出身于门阀世家南阳刘氏,其祖父是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隋末曾在萧铣政权中担任黄门侍郎一职。萧铣败亡后后降唐,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刘洎在贞观后期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在太宗东征高句丽时辅佐太子李治监国。太宗东征得胜后,刘洎遭到褚遂良谮害,被李世民赐死。高宗李治时期其子鸣冤,但高宗碍于太宗的名声未能平反,直至武则天时得以平反。

刘洎生平介绍,刘洎之死真相揭秘
刘洎生平事迹
五胡十六国过的战乱祸害了百姓上百年,生长于战乱年代门阀世家的刘洎在政治选择上并没有什么坚定的立场,早年刘洎在萧铣政权官至黄门侍郎,萧铣败给李渊政权后,刘洎便上降书归顺大唐,被封为南康州都督府长史。至李世民掌权的贞观年间,刘洎官职由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又加上护军,侍中。一个降臣可以累至宰相,出了刘洎的门阀出身之外,贞观时期的政治清明的风气堪称空前绝后。刘洎有件轶事流传甚广,一次太宗李世民宴请品级较高的官员时,即兴作飞白书,一群喝嗨了的大臣都想争抢,刘洎最为出位,他登上皇帝的座位,等李世民写完一副,立刻从背后伸手抢夺。群臣奏道:"刘洎擅登皇帝御床,理应处死。唐太宗并未对此追究。

虽然刘洎以直谏著称,但其并不似魏征那般善言。太宗李世民,一次亲征高句丽,太子李治监国,临行前嘱咐刘洎等辅助太子的臣工,刘洎答道:“陛下不必忧虑,大臣有罪,我当立即予以诛罚。”这样的回答也着实让人接不上话。太宗还嘱咐他注意谨言,不要因言惹祸。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唐太宗东征回来后,在班师的途中病倒,刘洎和马周前去探望,回来后褚遂良问道情况,刘洎担心李世民说出:“疾势如此,圣躬可忧”。这话被褚遂良听去,在唐太宗面前谮言刘洎想要校方霍光、伊尹,辅佐幼主。太宗病愈后,召刘洎来寻问,刘洎实话实说,而且同行的马周也作证,刘洎并没有狂悖的言论。褚遂良确死不改口坚持诬陷刘洎,唐太宗李世民赐刘洎自尽。刘洎四千向写下遗言,但御史确不肯给纸笔,刘洎遗恨自尽,后来李世民知道这件事后,将与此有关的各级官吏按律下狱。
刘洎生平介绍,刘洎之死真相揭秘
高宗李治继位后,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刘洎之子刘弘业,为父亲鸣冤,称褚遂良诬陷其父,唐高宗征询近臣的意见,给事中乐彦玮表示,如果为刘洎平反,则表示是先帝犯错在先,为估计太宗的颜面,高宗按下此事。直到武则天临朝称治后,刘洎案才被平反,刘洎恢复官爵。

言行坦荡、行为放浪,随性而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世家子弟的标配,虽然五胡十六国之后士族开始走向没落,但是历经百年的沉淀,言行、家教,深入骨髓,从刘洎抢书法事件和史书记载的他和唐太宗和同僚的应对来看,刘洎身上仍然有魏晋门阀子弟的坦荡,随性的余韵。只是,除却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之外,上位置又有几个人能忍受自己的臣下,言行不顾及自己君王的颜面呢?心宽如唐太宗也不能免俗。不然也不会有魏征死后被太宗下旨刨坟的情况出现。
 
为臣,刘洎都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为人,刘洎坦荡,率真。他也是很多门阀世家子弟的缩影,门阀日渐衰落,在上层的话语权日渐萎缩。但这些门阀为人为臣仍然有所坚持,不畏权贵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门阀即便是没落,在普通百姓心中仍然是阳春白雪般存在的原因吧。

本文地址:江苏文史频道,楚汉网—湖北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捕捉湖北武汉生活大小事件动态,时时分享热点资讯,以及提供湖北各地吃喝玩乐,相亲交友,人才招聘,房产买卖,农产品批发,团购旅游门票,热点娱乐事件等一站式资讯,让您了解湖北的方方面面;另外,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本站资讯请保留本文地址,谢谢!

    你还喜欢看Related

    大家都喜欢看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生活 | 旅游 | 美食 | 特产帮助

    Copyright © 2015-2030 楚汉网 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8313号-1 站长邮箱:5997597@qq.com